十大禁止免费ppt网站_1000部芒果片_小妲己福湿地福利院观看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十三五”
建设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7/04/10

浏览次数:

5495

?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做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依据《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和《四川省“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在充分总结“十二五”时期中心发展成绩和存在问题,分析中心发展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制订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 主要成绩

?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围绕建成“西南领先”的省级疾控中心这一总目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切实履行职责,推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面深入发展,为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疾病防控成效显著

  截至2015年,全省法定传染病疫情连续9年低于全国平均值;血吸虫病疫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实现传播阻断,在全国7个血吸虫病传播重流行省率先实现以县为单位阻断达标;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艾滋病防治覆盖面不断扩大,感染者随访比例、抗病毒治疗比例等核心指标稳步提升;结核病新型服务体系建设已完成111个县,在全国率先开展并成功创建36个省级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乙肝防控工作力度不断增强;成功控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疫情;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控制或消除达标率91.3%;32个大骨节病病区县及8个跁子病病区县均达到消除标准;克山病维持在低水平状态;创建了34个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国家级17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市、区)覆盖率达78%;中国农村癫痫防治、重性精神疾病“686项目”取得新进展;健全慢性病综合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覆盖所有市(州)的156个县(市、区)和88.7%的人口。

二、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

  持续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食物营养成分、食品安全风险等监测,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实际覆盖率达88%;城市饮用水监测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农村饮用水监测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及99.3%的乡镇;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开展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强化了学校卫生工作,开展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和常见病防控;加强重点职业病监测,建立和完善了放射性本底数据库;加强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管理。

三、科研工作实现既定目标

  2011到2015年期间,中心共立项开展科研课题90项;中心独立或与外单位合作共获得省部级奖11项,市、厅级奖项8项;组建了中心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和中心伦理委员会。

四、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取得新成果

  中心建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包括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口岸疫病疫情监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包虫病流行病学、放射防护、现场流行病学、结核病流行病学等5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

五、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

  先后获得了国家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化妆品卫生行政许可检验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食品检验机构、首批食品复检机构、保健食品注册检验机构、公共场所卫生技术服务机构、WHO国家级以下脊灰实验室、中国乙脑网络参比实验室、PUSLNET China四川区域中心实验室、中国疾控中心颁发的省级流感参比中心等25项国家级和省级资质。2015年12月,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认可委组织的复评审,认证认可数达37类1227项。质量体系持续改进,参加相关部门能力验证及质控考核共120项,合格113项,合格率94.17%;中心开展的检验项目达到省级疾控机构检验能力标准的95.6%。

六、固定资产数量、质量逐步增加

  截至2015年5月,中心固定资产总值22619万元,其中仪器设备2190台件,总值10124万元。购置、更换办公设备及仪器2153台件,价值8569万元。

七、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十二五”期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扎实推进疾病防控的改革,加快单位科学发展。先后开展了密切联系群众实践教育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基层等系列活动,促进了中心和谐发展。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尽管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及中心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省疾控事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全省疾控工作面临的问题

  疾病模式发生转变。慢性病已成为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同时,结核等传染病死灰复燃、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和社会和谐。资源保障存在不足。我省平均每万人口疾控人员1.36人,虽高于全国1.31人的平均水平,但离中央编办最新确定的1.75人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编制不足在市、县两级尤其突出;经费保障难以满足工作需求,绩效工资标准偏低,缺乏激励手段。此外,各级疾控中心机构职级、内设机构及名称情况不一,不利于履行职能。信息化建设滞后,业务信息系统缺乏顶层设计,功能单一,安全性较差,互联共享难度大。疾控能力建设滞后。在人员的数量、结构、技术水平以及设施条件上与同级医疗机构差距较大,尤其是三州地区的县级疾控中心,人员少、经费缺、设备差、能力低的问题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疾控常规工作的开展。

二、省疾控中心面临的问题

  经费投入保障不足。由于财政投入原有基数较小,资金缺口仍然比较大。主要是绩效工资没有真正全额保障,中心仍要开展对外服务弥补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没有达到省卫计委直属单位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离标准要求差距较大。二期工程暂未竣工,配套设施不完善,实验室条件以及人员办公环境亟待改善;中心部分实验室缺建,如P3实验室,无法承担省级疾控机构应开展的相关检测项目。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发挥不好。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疾控能力建设极不平衡,有些业务指标没有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得不够科学,导致部分地区疾控工作开展不够理想;同时,实行绩效工资后,激励机制和手段削弱,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工作难以推进。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中心的科研工作离国家、省卫计委对我们的要求还有差距,与中东部地区的省级疾控中心相比,在科研现状和综合实力方面,我们存在学术成果数量较少、层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科研项目没有实现较大突破等问题。人力资源不足,队伍不稳定。中心一方面编制富余空编,另一方面人员又十分紧缺。由于待遇较低、工作任务繁重、设施环境有限等原因,优秀人才无法引进,自身人才流失严重。从人员梯队建设考虑,又不宜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新进人员,疾控工作能力遭遇严重挑战。新时期复合型公共卫生梯队培养亟待加强,距“新时期疾控中心人员要当好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定位要求还有差距。

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中心健康科学发展,为健康中国和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发展理念

  崇尚创新发展。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将创新能力作为疾控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科研和疾控中努力创新技术,在制度建设和内部运行上创新管理,让创新在中心发展和疾控事业中蔚然成风、形成常态。

  注重协调发展。在疾控事业发展上,注重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负担能力相适应,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相吻合,促进疾控体系发展上下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医防协调。在中心发展上,注重职能部门与业务所室协调配合,注重中心整体发展与职工个体进步相辅相成,注重急性病与慢性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等专业学科间协调发展,注重常规工作与科研、指令性任务完成与自主目标实现之间的协调发展。

  倡导绿色发展。牢固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以节约型发展替代粗放型发展,以精细化管理替代经验化管理,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深度融合,做好公共卫生循证管理与疾病防控循证施策。由单病种防控向全民健康管理转变,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探索绿色的发展方式,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各项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厚植开放发展。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深远的思虑、更敏感的洞察,广泛吸纳国内外、省内外先进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科学技术,着力消化、吸收、借鉴和本土化;同时,开展理念和技术的输出和下沉,促进协调发展。

  推进共享发展。主动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发展共赢。加快发展优势学科,充分发挥疾控特长,奋力补齐疾控短板,缩小与中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提升省内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疾病防控水平,促进共同健康,实现共同小康。

第三节 基本原则

  坚持疾控为民。树立疾控为民的理念,做群众健康的好卫士,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采取措施提升全川人民健康素质和健康素养。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准确把握疾控工作新常态,科学应对疾病模式转变,创新疾病防控模式,完善健康保障措施,促进我省疾控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医改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牵涉的问题十分复杂广泛,中心在深化医改的进程中当好“智库”,做好技术支撑,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政府决策服务。

  坚持依法防病。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依法执业、依法防病,构建基层治理的新常态,强化法治学习与宣贯、完善制度建设和执行。

第四节 发展目标

一、规划总目标

  紧紧围绕落实“四个全面”战略,转变发展理念,打造健康四川,保障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全面建成“西南领先、全国优秀”的省级疾控中心。

二、具体目标

  (一)完成二期工程建设,工作用房建筑面积达66500㎡;设备装备达标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价值达15000万元;(后勤处、基建办、计审处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

  (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7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新增国家及省级高层次人才10-15人;(人事处负责)

  (三)新增资质1-2项,每年开展新项目检测或建立新方法不少于5项;(科培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四)新建1-2个省重点学科(或省医学重点学科),新建2-3个重点实验室,建成P3实验室;(科培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五)每年开展10项以上的科研课题,到2020年,取得8项以上的科研成果;(科培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六)全国省级疾控中心绩效考核进入前十名;(办公室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七)建成省级文明单位;(党办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八)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业务处、急传所、寄防所、性艾所、结防所、免规所、信息所负责)

  (九)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符合“新时期疾控中心人员要当好卫生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定位要求;(科培处、人事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十)增加慢病防控示范区数量,全人群死亡信息登记覆盖率大于90%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覆盖50%以上县区;(慢病所负责)

  (十一)扩大饮水、农村环境卫生、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学校卫生、营养与食品安全风险、职业病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覆盖面;(业务处、营卫所、环卫所、职辐所、理化所、微生物所、毒理所负责)

第三章??重点发展任务和保障措施

第一节 重点发展任务

一、房屋设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心二期工程及P3实验室建设,推进体检中心建设。到2020年,中心工作用房建筑面积达66500m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合理配备、合理增长,设备装备达标率符合国家公共卫生机构设备装备标准;设备仪器价值达15000万元。改进工作流程,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各部门内部管理作用,责任明晰,账实一致;探索建立固定资产评估工作。(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

二、人才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战略型高级管理人才、执行层中级管理人才、青年后备管理人才,不断优化管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效能。到2020年,适当增加在职人员总数,优化在职人员专业素质和层级结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7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0%以上;大力提升中心人力综合素质,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大幅提升,新增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2人、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5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2-4人。(人事处负责)

三、实验室及学科建设

  (一)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中心质量体系文件;在延续现有资质基础上新增资质1-2项;建成P3实验室;每年开展新项目检测或建立新方法不少于5项,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每年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质量控制考核活动10项以上;加强质谱技术应用研究,为探索健康危害因素、卫生行政决策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作好技术支撑。(科培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二)做好现有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动态管理工作,“十三五”期间拟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省级重点学科或实验室;继续保持脊灰、麻疹、乙脑、流感、PulseNet China四川区域中心等5个WHO或国家网络实验室运行的先进水平;新建“食源性疾病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病因学鉴定实验室”两个国家专业实验室和四川省菌毒种保藏中心并通过国家认定;新建四川省手足口实验室监测网络,病原生物分子分型和测序分析重点实验室(分子中心)。(科培处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

  (三)完善与健康相关产品毒性检测技术相关的能力和人员储备;力争逐年在慢性病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慢性毒性试验及生殖毒性试验项目扩项。(毒理所、科培处负责)

  (四)科研方面,每年开展10项以上的科研课题,提升科研项目综合评分;到2020年取得8项以上的科研成果;年人均论文发表数达0.40篇以上;科技投入不低于业务收入的2%。(科培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四、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

  建设能承载中心未来5-10年信息化发展需求及满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级系统迁移的规范机房,并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升级现有办公、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融合应用探索;探索建立全省统一权威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和综合业务信息数据库。在省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连互通工作;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0.95,数据分析评价指数≥0.9。(信息所负责)

五、疾病防控

  (一)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急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科学指导、积极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策略与措施,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巩固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的成果。做好国家级和省级鼠疫监测点工作,建立固定和流动监测点相结合的鼠疫监测体系;完成全省21个市(州)职业暴露人群和外环境禽流感流动监测全覆盖,并建立2-3个固定监测地区;指导全省霍乱、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监测工作,使我省传染病监测率达100%;做好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指导并参与全省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0.85。(业务处、急传所、寄防所、性艾所、结防所、免规所、理化所、微生物所、营卫所、职辐所、信息所负责)

  (二)进一步完善全省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继续推广彝区依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以艾滋病综合示范区为平台,探索并推广适宜防治模式;实现我省“十三五”艾滋病防治规划目标。(性艾所负责)

  (三)以结核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抓手推动防治新策略的全面实施;建立全省结核病防治质量管理中心,提高新型服务体系能力;完善四川省结核病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完成结核病疫情监测、耐药监测、抗结核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推进耐多药、TB/HIV双感等防治重点难点工作,全省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达58/10万。(结防所负责)

  (四)加强全省血吸虫病、疟疾、土源性线虫和病媒生物现有114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新建消除后疟疾监测和包虫病监测点。到2020年,全省95%的县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加强包虫病防控,确保流行区防治工作35个县全覆盖;实现消除疟疾及巩固工作;提高土源性线虫和肝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治规划目标完成度;做好绦囊虫病、旋毛虫病和黑热病防控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寄防所负责)

  (五)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加强乙肝控制。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全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98%,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5%;积极开展脊灰和麻疹疫情监测,及时发现高危地区,组织实施相关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乙肝监测项目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全省开展预防接种单位在线地图查询;对免疫规划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指导与考核;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分类率≥90%。(免规所负责)

  (六)以国家地方病防治“十三五”规划为目标开展防控工作。巩固全省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地方病监测体系,积极开展全省地方病监测、评估和健康教育等地方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导、培训;保持饮茶型氟中毒在国内研究的领先优势。(地病所负责)

  (七)巩固和提高死因登记、肿瘤登记、心脑血管疾病监测、伤害监测、慢阻肺监测和其他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扩大数据采集区范围,提高登记和监测质量,做好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和利用;继续推动并规范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及后续管理工作,扩大慢性病示范区数量;提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区覆盖率和工作内涵;做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心血管早期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等各类项目工作;到2020年,全省全人群死亡信息登记覆盖率大于90%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覆盖50%以上县区。(慢病所负责)

六、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一)进一步扩大和规范饮用水监测网,覆盖全省183个县(市、区)所有乡镇,健全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体系。(环卫所负责)

  (二)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体系,掌握全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环卫所负责)

  (三)建立有代表性的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监测网络及数据库,探索风险评估。(环卫所负责)

  (四)初步建立学校卫生监测网络,逐步扩大学生常见病防控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环卫所负责)

  (五)建立和完善食品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率≥95%,积累数据探索风险评估;做好营养调查与监测相关工作;指导市(州)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营卫所、微生物所、理化所、职辐所负责)

  (六)完成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开展放射性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医用辐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与异常调查,掌握放射性职业病与医用辐射防护状况。(职辐所负责)

  (七)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与风险评估,监测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加强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提高数据质量,报告完成率达到100%;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性)评价;加强卫生防护工程应用性研究及推广工作;维持四川省级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中现场检测能力;提高职业中毒检测及现场处置能力。(职辐所负责)

  (八)应用并完善职业健康检查软件系统,努力改善体检工作的场所和设备,每年参加国家临床检验实验室质量评价提高服务效率。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符合率达95%以上。(门诊部负责)

  (九)开展健康知识宣传进社区、进校园、上高原等健康传播和行为干预活动,促进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每年组织或参加宣传活动≥10次,重点疾病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0.7;完成健康素养促进项目省级工作任务;开展全省健康教育能力建设;完成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技术指导工作;完成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培训;进一步完善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传播材料资源库。(健教所、学杂办负责)

七、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

  (一)加强对全省疾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开展四川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简称“四川FETP”),“十三五”期间每年面向全省招收15-20名学员,采取“干中学”的培训模式,开展为期1-2年的集中培训和现场实践,全面提升学员开展公共卫生监测、现场调查、沟通交流、人群(社区)干预措施研究、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流行病学技术能力和专业领导力,为全省培养一批高素质现场流行病学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四川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在省疾控中心建立四川省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十三五”期间每年面向全省招收30-50名符合条件的医学类毕业生,采取“5+3”的培训模式,以培养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临床思维和基本能力为核心内容,为各级疾控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预防医学和相关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独立、规范开展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实践的 “防治结合”型公共卫生医师, 力争解决100-150名规范化培训学员的集中住宿问题。(科培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二)整合资源,在疾病防控、实验室检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市县两级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和督导;进一步增强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的作用,促进各级指导中心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全省技术指导考核机制,切实履行对下级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督导和业务考核职能。(业务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八、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持把实现两个文明作为前进的目标和想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点;深入开展“四信”“三德三做”教育,进一步规范“三圈”;进一步提升服务工作质量,建立完善内外部监督检查体系;加强文化导向,大力开展全员培训,积极创建“学习型单位”,密切干群关系,传播精神文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健全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党办(工会)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第二节?主要措施

一、做好思想保障

  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以“三严三实”标准落实作风建设各项规定,突出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和拓展。贯彻落实省委《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坚持正风肃纪、从严管理干部,坚持正向激励,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投身疾控工作、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积极性,促进中心全面发展。(党办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二、加强党的建设

  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机制,落实从严管党治党。加强理论学习教育,法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先进典型学习教育。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党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责任体系和“一岗双责”。深化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党办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三、搞好文化建设

  结合文化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疾控系统优良传统精神和文化底蕴,深入弘扬“疾控为民、服务基层”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积极作用,引导、组织职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大与基层疾控的文化联动,搭建市(州)疾控文化交流平台,促进全省疾控系统之间的文化交流,构建和谐疾控。(党办(工会)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四、强化纪律执行

  加强纪律建设,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纪检监察工作聚焦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作风,强化党内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夯实管党治党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省委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问题,正确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增强“四种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干部素质和依法从政能力,切实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五、推进制度建设

  针对中心制度存在的设计不全面、程序设置不科学、运转流程不通畅等问题,继续对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查缺补漏、调整优化,确保各项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内部管理便捷高效,为顺畅管理机制、服务疾病防控、提高运行效率做好制度保障。(办公室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六、加大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省财政有关规定,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向相关部门申请修改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管理,对中心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为中心财务工作稳定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向省卫计委、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为各项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加快预算资金执行进度,为实现中心“十三五”目标计划打好经济基础。(计审处负责)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永修县| 社旗县| 兴海县| 前郭尔| 云霄县| 遵义市| 雷山县| 改则县| 天门市| 镇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