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禁止免费ppt网站_1000部芒果片_小妲己福湿地福利院观看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年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6-2025年)

发布时间:

2017/12/20

浏览次数:

12867

?

  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为进一步明确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改革发展方向,实现中心科学健康发展,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和群众健康需求,结合《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和中心战略定位,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中心于2002年1月11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挂“四川省卫生监测检验中心”和“四川省预防医学科学研究院”牌子。依法承担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等公共职能。

  中心现设9个职能处室,16个专业部门和3个内设机构。

  中心现有编制950人,在编674人,拥有国家级专家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中心现有占地面积约20亩,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建筑面积23186㎡,其中实验室面积约8500㎡,现有实验室为2002年设计,2003年建设,2006年4月投入使用。

  中心由原四川省卫生防疫站、省寄研所、省结防所、省劳卫所、省地病所等几家单位撤、并、改组建而成,经过了60多年的建设发展,在软硬件建设,特别是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级评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建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包虫病流行病学、放射防护、现场流行病学4个省级医学重点学科,以及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实验室2个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与四川省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建有口岸疫病疫情监测省级重点实验室。

第二节 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国情、省情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建设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心建设发展面临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国家坚持“健康中国”战略,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省委、省政府将“健全全民预防保健制度”作为四川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首要举措,将为中心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国家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战略将为中心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三是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释放将为中心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中心建设发展现状急需加强改善

  从总体上看,中心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但是与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和规范建设要求依然存在差距。一是经费投入保障不足。财政全额保障难以落实,正常的投入增涨机制还未建立,绩效工资水平偏低,中心建设发展资金缺口仍然比较大,随着二类疫苗采购管理等政策调整,中心对外服务收入也难以弥补不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心人均建筑面积仅为24.4㎡,远低于《疾病预防控制建设标准》规定的“人均70㎡”的要求,同时,现有实验室为“非典”前设计修建,为业务办公和实验室混成的综合建筑,实验室布局与功能设置不能满足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实验技术要求。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中心部分实验室缺建,未按国家部署要求建设P3实验室和省级菌(毒)种保藏中心,不能承担省级疾控机构应开展的相关检测项目和履行相关职能。信息化投入与建设已经落后于周边省区,信息互联共享与业务协同较差,影响了信息服务与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门诊部无固定办公场所,很多健康体检业务难以开展,难以满足群众健康体检需求。由于待遇较低、工作任务繁重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心优秀人才引进困难,自身人才流失严重。四是疾病防控形势严峻。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群众慢性病负担加重,环境健康危害因素高发给中心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第二章??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健康中国”、践行“健康四川”,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深刻转变,实现中心健康科学发展,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原则

  要从中心建设发展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坚持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中心建设发展与中心战略发展定位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

二、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原则

  积极统筹推进中心软件和硬件发展,不断增强中心综合实力,注重发展优势学科和重点专科。按照中心发展需求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对中心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等进行合理分配、合理布局。

三、坚持预防优先,服务为民原则

  坚持预防优先,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做群众健康的好卫士,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采取措施提升群众健康素质和健康素养。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一个本部,两个中心”建设为起点,逐步推动中心整体搬迁,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把中心建成“西南领先、全国优秀”的省级疾控中心。

二.具体目标

  硬件目标:建成生物安全实验中心和健康体检中心。中心实验、业务、保障、行政用房面积,以及人均建筑面积、实验室面积占比达到并超过国标要求。冷链、实验室、健康教育、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均超过国家基本标准。到2020年,建成三级生物安全实验中心一期,中心工作用房建筑面积达到66500㎡;到2025年,建成三级生物安全实验中心二期和健康体检中心,中心工作用房建筑面积达到85000㎡。(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队伍目标:中心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到2025年中心大学本科以上人员要达到75%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达到70%以上。新增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以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以上、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以上、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以上、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人以上。(人事处负责)

  能力目标:科研和实验室能力增量提质。到2025年中心新增资质2项以上;新增省医学重点学科或实验室2个以上。每年开展10项以上的科研课题。争取更多的论文得到发表,更多的科研课题获奖,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运用。(科培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业绩目标:继续巩固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同期值的成果,防止传染病大面积爆发流行。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实现全覆盖,快速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健全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防治网络。通过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实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规范管理、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土源性线虫病预防控制等短板工作有重大突破,并位居全国前列。(业务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第三章 主要任务及措施

第一节 主要任务

一、推进“一个本部,两个中心”建设

  (一)推进中心本部二期工程建设。

  一是尽快完成中心二期工程基建施工。二期工程位于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中心本部,总用地面积15036㎡,总建筑面积21645.4㎡,其中新建实验楼6638.33㎡,新建综合楼4893.02㎡,新建地下室10114.09㎡,总投资7600万元。实验楼共计11层,2-7为微生物实验室,8-11层为理化实验室。综合楼共5层主要用于门诊、样品接收、学术交流等。(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二是完成重点实验室装修。严格按照国家实验室建筑规范和国家、部标准、对二期工程重点实验室、综合楼(含接样大厅、学术厅)装修。预计总投资3742万元。(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三是电源增容及双电源改造。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的建筑标准要求,根据二期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需求,对中心供电单一电源增容并改造为双路供电电源。改造双电源的总容量为2800 KVA(千伏安),其中现配电房容量为2000 KVA,二期工程计划新增800 KVA。预计总投资为976万元。(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中心本部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将极大缓解实验用房紧缺和门诊部无处办公的困难,大幅提升中心实验室能力,更好地开展疾控工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二)推进三级生物安全实验中心建设。

  在成都市选址新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配套中心,按照国标相关标准要求,中心规划占地约70亩,新建建筑面积约49400㎡,预计总投资4.64亿元。中心分两期完成:一期建筑面积27400㎡,预计总投资2.86亿元,其中:土地购置0.75亿元,基本建设1.91亿元(含内装和相关配套),设备购置0.2亿元,主要为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及配套实验室(BSL-2、BSL-1)、四川省菌(毒)种保藏中心及配套实验室、毒理学实验楼、疫苗冻库、卫生应急库房及保障用房等;二期建筑面积22000㎡,总投资1.78亿元, 其中:基本建设1.28亿元(含内装和相关配套),设备购置0.5亿元,主要为理化实验楼、微生物实验楼及配套设施。该中心建成后将弥补四川省BSL-3实验室、菌(毒)种保藏中心空白,极大提升全省疾病防控和实验室能力。(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三)推进健康体检中心建设。

  利用中心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路地块(约4.6亩),建设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800㎡,其中;行政管理楼层970㎡,体检业务楼层4380㎡,接待大厅450㎡,预计总投资6320万元, 其中:基本建设2320万元(含内装和相关配套),设备购置4000万元。中心主要用于开展预防医学诊疗及咨询服务;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职业性健康检查、学生健康检查、特殊人群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和第二类疫苗预防性接种工作等工作。中心建成后将更方便群众开展健康体检等工作。(后勤处、基建办、财审处负责)

(四)时间进度。

  2016年完成二期工程基建施工,2017年完成电源增容及双电源改造,2018年完成二期工程重点实验室装修。2020年,基本完成三级生物安全实验中心一期工程。2025年,完成三级生物安全实验中心二期工程和健康体检中心建设,同时完成中心处所功能布局调整,中心基本形成“一个本部,两个中心”格局。

二、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积极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策略与措施,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做好重点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疫情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巩固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同期平均值的成果。全省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0.85。进一步完善全省艾滋病监测体系和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以艾滋病综合示范区为平台,探索并推广适宜防治模式。推动结核病防治新策略全面实施,建立全省结核病防治质量管理中心,提高新型服务体系能力,推进耐多药、TB/HIV双感等防治重点难点工作。基本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加强包虫病防控,实现消除疟疾及巩固工作。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维持高水平常规免疫接种率。巩固全省基本消除重点地方病危害的成果。巩固和提高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全省全人群死亡信息登记覆盖率大于90%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工作覆盖50%以上县(市、区)。(业务处、急传所、寄防所、性艾所、结防所、免规所、地病所、慢病所、理化所、微生物所、营卫所、职辐所、健教所、信息所负责)

三、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饮用水监测覆盖全省183个县(市、区)所有乡镇。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体系,掌握全省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其动态变化。建立有代表性的空气污染与人群健康监测网络及数据库,探索风险评估。初步建立学校卫生监测网络,逐步扩大学生常见病防控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建立和完善食品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成率≥95%;做好营养调查与监测相关工作。完成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提高水和食品中放射性核素的监测能力;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体系与风险评估;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能力;加强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提高数据质量;维持四川省级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建设中现场检测能力,新增SPECT、PET等核医学设备性能检测能力;提高中心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能力;提高职业中毒检测及现场处置能力,急性职业中毒较2015年下降20%,新发尘肺病下降到5%以内。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符合率达95%以上。促进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业务处、营卫所、环卫所、职辐所、门诊部、理化所、微生物所、毒理所负责)

四、强化实验室及学科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在延续现有资质基础上继续获取国家行业新设授予的相关资质。每年开展新项目检测或建立新方法不少于5项。每年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和质量控制考核活动10项以上。做好现有重点实验室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动态管理工作,拟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寄生虫病防治省级重点学科或实验室;继续保持脊灰、麻疹、乙脑、流感、PulseNet China四川区域中心等5个WHO或国家网络实验室运行的先进水平;根据国家卫计委部署,拟创建“食源性疾病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病因学鉴定实验室”国家专业实验室;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分中心建设基础上,获取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与研究工作和四川省菌(毒)种保藏中心的国家认定资质;新建四川省手足口实验室监测网络和病原生物分子分型和测序分析重点实验室(分子中心)。每年开展10项以上的科研课题,年人均论文发表数达0.40篇以上;科技投入不低于业务收入的2%。(科培处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五、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工作

  加强对全省疾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整合资源,在疾病防控、实验室检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加强对市县两级公共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和督导;进一步增强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指导中心的作用,促进各级指导中心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全省技术指导考核机制,切实履行对下级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业务督导和业务考核职能。(业务处、科培处和各业务部门负责)

第二节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保障

  中心成立十年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办公室,中心主任负总责,分管主任具体负责,相关处(所、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发展规划制定、落实等工作,办公室牵头对规划工作分步实施,定期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建设规划顺利实施,稳步推进。(办公室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二、加强经费保障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省财政有关规定,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继续向相关部门申请修改收费标准;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管理,对中心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为中心财务工作稳定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向省卫生计生委、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为各项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加快预算资金执行进度,为实现中心建设发展目标打好经济基础。(财审处负责)

三、加强队伍保障

  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战略型高级管理人才、执行层中级管理人才、青年后备管理人才,不断优化管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管理效能。逐步增加在职人员总数,优化在职人员专业素质和层级结构,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75%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80%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70%以上。大力提升中心人力综合素质,执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和准入制度,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人事处、科培处负责)

四、加强信息保障

  建设能承载中心未来5-10年信息化发展需求及满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级系统迁移的规范机房,并通过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升级现有办公、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融合应用探索;探索建立全省统一权威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和综合业务信息数据库。在省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开展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互连互通工作;数据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评价指数≥0.95,数据分析评价指数≥0.9。(信息所负责)

五、加强制度保障

  针对中心制度存在的设计不全面、程序设置不科学、运转流程不通畅等问题,继续对各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查缺补漏、调整优化,确保各项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内部管理便捷高效,为顺畅管理机制、服务疾病防控、提高运行效率做好制度保障。(办公室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六、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责任体系和“一岗双责”。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正确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干部、职工教育、监督和管理,增强“四种意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大力弘扬疾控系统优良传统精神和文化底蕴,深入弘扬“疾控为民、服务基层”的职业价值观,树立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党办(工会)和其他各部门负责)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南京市| 鲁山县| 古田县| 确山县| 桑植县| 剑阁县| 体育| 万山特区| 田东县| 大庆市|